Valuable insights
1.产品加分发构筑伟大公司: 增长的核心在于产品与分发能力的结合,尤其强调分发在用户获取、激活、变现和留存中的关键作用,是构建成功企业的基石。
2.增长循环驱动持续复利: 增长循环是一种自我强化的闭环生态系统,通过用户互动产生的输出再作为新的输入,实现如同飞轮般可持续的复利增长,优于传统的漏斗模型。
3.B2B变革催生产品驱动增长: 用户成为买家、渠道生命周期缩短、数据可用性增强以及角色模糊化等多重因素,促使B2B领域拥抱产品驱动增长(PLG)模式。
4.AI颠覆传统分发渠道: AI聊天工具(如ChatGPT)正通过提供直接答案,大幅削弱传统SEO流量,而社交媒体平台也收紧外部链接,降低了分发的有效性。
5.客户能力增强,成为潜在竞争者: AI技术赋能客户以低成本构建所需功能,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复制平台现有能力,潜在地成为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对手。
6.简单功能易被颠覆,需构筑护城河: 易于复制的功能,特别是利用率不高且结构简单的功能,面临被客户自行开发所取代的巨大风险,需要构建防御性优势。
7.发展速度、品牌、数据和生态是新护城河: 在AI时代,快速的开发速度、强大的品牌体验、战略性数据利用及稳固的生态系统,成为超越产品功能、提供竞争优势的关键护城河。
8.抓住先发优势,即刻行动: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,构建护城河和适应技术与分发转型需要立即采取行动,而非延迟规划,先发优势至关重要。
演讲者介绍与增长的定义
大家好,我是Elena Vera,Lovable的增长负责人。我曾任职于Survey Monkey、Miro、Dropbox、Amplitude等公司,并为许多企业提供咨询。我的目标是帮助大家识别市场模式,减少失误,加速公司增长。今天,我将探讨AI如何改变增长格局,以及我们应如何应对。首先,增长是什么?增长不仅仅是心态或模型,它包含产品和分发两个核心要素。拥有优秀产品并非万能,分发才是关键。它涵盖了用户获取、激活、变现和留存,这些是构建伟大公司的基石。
增长循环
最快增长的公司都具备一个共同点:它们通过增长循环实现增长。这是一种自我强化的闭环生态系统,如同飞轮一般不断复利。输入通过用户互动产生输出,而这个输出又成为新的输入。这与传统的、顶部宽底部窄、线性且充满泄漏的漏斗模型截然不同。增长循环能持续将系统内的输入转化为更强的输出,实现良性循环。
增长循环的实际应用
以Dropbox为例,其增长循环非常强大。新用户上传内容到Dropbox,然后分享给他人。这些接收者通过链接访问,其中一部分人因此成为Dropbox的新用户。这意味着每个新注册用户都能通过其活跃和参与产品的行为,间接带来更多新用户。同样,在Lovable,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口碑循环:用户在产品中构建应用或实现想法后,如果对其结果非常满意,就会分享给朋友。这种分享通过Slack群组、社交媒体或线下交流进行,最终转化为我们增长漏斗的更多输入。
产品驱动增长(PLG)的兴起
这种增长循环的模式,即产品驱动增长(PLG),让更多压力转移到产品本身,而非仅依赖营销或销售团队。这使得B2B产品团队感到不安,因为传统B2B产品依赖销售和市场驱动收入。然而,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,迫使B2B企业重新思考增长方式,拥抱产品驱动的增长模式,这被我称为B2B的‘消费化’。
驱动B2B产品驱动增长的变革
过去几年,产品驱动增长(PLG)成为重要趋势。Miro、Figma等公司凭借出色的用户体验崛起,甚至吸引了企业级买家。PLG成为进入和主导市场的有力方式。然而,AI的出现正在深刻改变一切,尤其是对分发渠道造成了巨大冲击。
用户即买家
第一个重大变化是用户成为了买家。过去,C-suite高管主导采购,但产品往往无法满足员工实际工作需求。这促使员工寻找并自行购买更合适的产品,用户和买家画像开始模糊。这大约在十到十五年前开始,推动了自助式B2B产品和B2B软件的消费化浪潮。
渠道生命周期缩短
其次是渠道生命周期的缩短。二十年前的营销活动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但如今,一场活动能维持一两天已属不易。这给营销团队带来了巨大压力,他们无法仅靠推出大量活动来驱动用户增长。获取和激活用户的责任必须分散到其他团队,营销团队无法独自承担全部重担。
数据可用性增强
第三,数据可用性显著增强。产品内的每一次用户行为都可被追踪、分析和决策。这使得产品成为一个可优化的营销表面,提供了远超以往的洞察。过去产品像个黑箱,由销售和市场提供数据,而现在产品本身能提供海量信息,帮助我们描绘全局。
角色模糊化
最后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:我们的角色正在模糊。产品经理需负责营销,营销人员能用无代码工具处理工程任务,工程师则更像产品经理,负责端到端交付。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增长压力不再仅限于销售和市场,产品团队也能承担起用户获取、激活、留存和变现的责任。
AI对增长模式的颠覆
在过去两年里,AI的出现——特别是ChatGPT——彻底颠覆了我们的增长模式。围绕AI的竞争异常激烈,各大公司纷纷加入AI功能开发,以防落后。许多公司将其产品包装成‘AI原生’,有时并非基于客户的真正需求,而是CEO战略方向的驱动。这种技术转变正发生在所有公司,AI功能已成为标配,否则可能被AI原生公司颠覆。
AI扼杀分发渠道
AI正在扼杀许多传统分发渠道。过去,SEO(搜索引擎优化)是产品分发的主要途径,人们习惯在Google搜索解决方案。然而,ChatGPT等AI聊天工具的兴起,让用户直接获取答案,导致Google搜索流量大幅下降。严重依赖SEO的公司,如G2,在此期间经历了显著的流量损失,这表明SEO不再是增长引擎的首选。
- SEO(搜索引擎优化):用户转向AI聊天工具获取答案,导致Google搜索流量减少,如G2的案例所示。
- 社交网络:LinkedIn、X等平台会因链接发布而惩罚内容,倾向于将用户留在平台内,降低了外部分发效果。
因此,Google这个曾经巨大的流量渠道贡献减弱,社交媒体也因封闭生态系统而收紧。ChatGPT和OpenAI等AI平台本身是目的地,而非流量控制点,它们吸引了大量眼球,却不提供将这些流量导向我们产品的能力,与过去的社交和搜索渠道截然不同。
客户成为竞争者
更严峻的是,客户现在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竞争者。借助AI工具,客户能以极低的成本(例如每月25美元)构建现有产品中的功能。这使得公司不仅要面对行业内的竞争对手,还要应对那些选择自己动手构建所需功能的客户,他们可能正在拆解并重塑你的平台。
简单功能不再具有防御性
曾经具备‘简单但形式上可防御’的功能,如签名、表单、登录页、日程安排、低代码工具、仪表盘或内部工具,现在已不再安全。AI正在大幅降低软件开发成本,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应用程序。如果一个功能缺乏复杂性,或没有超越用户自建能力的理由,那么客户将选择自己开发,而非购买解决方案。
- 简单功能 + 低利用率:风险极高,无人使用且易被复制。
- 简单功能 + 高利用率:风险高,容易被客户自建功能颠覆。
- 复杂功能 + 低利用率:需改进,应提升功能利用率。
- 复杂功能 + 高利用率:风险低,是最安全的象限。
这预示着下一波PLG浪潮——‘我的客户,我自己构建’。过去,只有少数技术人员能做到这一点,存在巨大的进入壁垒。现在,非技术人员也能凭借创意和对问题的理解来构建应用。平台叙事需要谨慎,过度推销未被客户使用的功能,会增加被客户颠覆的风险。例如,DocuSign就曾因客户创建类似应用而威胁采取法律行动,这正显示了‘从底部颠覆’的趋势。
构建新的护城河
面对技术和分发领域的巨大变革,企业必须找到‘护城河’——即在竞争中难以复制、具有防御性的优势。这种优势通常与产品集成或互动,而非纯粹的产品功能本身。在当前环境下,构筑坚固的护城河对于生存至关重要。以下是几种关键的护城河类型。
发展速度
‘AI原生员工’解锁了发展速度的新模式。这些员工不仅利用AI工具辅助工作,更是默认将其作为首选工作方式。从工程代码、产品规范到项目计划,AI全面赋能。在Lovable,AI工具的使用使得团队能够快速完成项目,不必依赖跨职能依赖,实现每周甚至每几天就能发布重要功能,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。
品牌
品牌正日益成为关键的护城河。它超越了简单的声音、色调或名称,而是产品中每一次互动的总和,旨在创造愉悦体验、建立‘爱 Marks’,并激发用户口碑传播。产品不能再仅仅是功利性的工具,必须能唤起情感,超出用户预期。这种体验上的差异化,是区分功能性工具与能建立情感联系的产品的关键。
数据
数据是另一项重要资产。利用数据不仅能优化产品,还能构建生态系统壁垒。例如,Salesforce收购Slack后,限制了Glean等内部搜索公司对Slack数据的访问,将其作为自身竞争优势。虽然不必‘全面核战’,但数据闭环能提供强大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,关键在于准确地利用数据并从战略高度审视。
生态系统
生态系统建设是近年来广为流行的策略。将产品从工具转变为平台,构建市场、集成和其他工具,能够有效增加用户粘性。集成 的易用性和生态系统的深度,使得用户很难转向独立的替代品。因此,除了核心产品功能,还需要提供更多理由让用户留下,构建围绕产品的多重‘钩子’。
结论与未来展望
先发优势是真实存在的。现在正是时候,而非等到第四季度或明年。我们应立即重新评估当前路线图,并将构建护城河纳入核心战略。若没有明确的护城河战略,未来六至十二个月将面临严峻挑战,因为行业变化速度惊人,必须保持领先。
总而言之,分发至关重要。软件开发正日益民主化,企业需要构建可防御、可持续且可预测的增长模式。通过围绕产品构建坚实的护城河,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。感谢您的时间,欢迎就此话题在LinkedIn上与我交流。
Useful links
These links we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video to help you deepen your knowledge about the topics discussed.